歡迎來到愛寵網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愛寵網
  1. 首頁
  2. 寵物狗
  3. 寵物貓
  4. 小型寵物
  5. 水族寵物
  6. 爬行寵物
  7. 寵物百科

 愛寵網 >> 水族寵物 >> 寵物魚疾病防治 >> 錦鯉常見病治療

錦鯉常見病治療

编辑:寵物魚疾病防治

治療方法

1.口服法:藥劑混合於飼料中,治療營養失調或細菌性疾病及內部疾病。

2.藥浴法:主要是驅除體表寄生蟲,治療細菌性的外部疾病。

3.局部治療:治療外傷及身體表面疾病,局部外傷治療。

4.注射療法:各種細菌性疾病可采取肌肉或腹腔注射。

5.手術治療:魚鳍外傷或變形施以整形手術。

病毒性疾病

痘瘡病

(1)病因:秋末和冬季水溫較低時出現(15度左右)

(2)症狀:發病初期,體表或尾鳍上出現乳白色小斑點,覆蓋一層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後逐步擴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膚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塊石臘狀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長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會自動脫落,並於水中敗壞水質,脫落部位又重新長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瘡的病魚逐漸消瘦,游動遲緩,食欲較差,常沉在水底,陸續死亡。

(3)治療:#0.1~0.3MG/KG氯霉素藥液長期藥浴。

用氯霉素注射魚體,用量為每尾25MG。

(4)預防:#池中加注新水,隨時抽取池底脫落物,改良水質。

強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強營養,使錦鯉在冬前有一定肥滿度,增強抵抗低溫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灑,預防痘瘡的發生。

真菌性疾病

膚霉病

(水霉病、白毛病):魚體上長了一層“白毛”,如果不及時治療,當病菌侵入到體內時,魚就會逐漸衰弱死亡。當寄生在鰓部時就形成鰓霉病,常引起爆發性死亡。

(1)病因:膚霉病是一種絲狀菌(水霉、綿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發生在魚數從多的水池或混濁的死水中,如魚體瘦弱或有外傷時更易感染,病變處長大量棉絮狀菌絲,故又稱白毛病。

錦鯉患膚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運時操作不小心,擦傷皮膚,或因寄生蟲破壞鰓和體表,或因水溫過低凍傷皮膚,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傷口而感染。當水溫適宜時(15~25度左右),3~5天就長成密集的菌絲體,感染數量很多時會導致病魚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節。從魚卵到各齡魚都可感染,當孵化水溫低時,在魚卵上極易發生水霉病。

(2)治療:

用1.5%~2.5%的食鹽水洗淨,除去毛狀物,然後塗上2%的紅藥水,再以魚用土霉素藥浴。

用0.1%~1%濃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塗抹傷口和水霉附著處。

用1:15000嘗試的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泡魚體3~5分鐘。#用10MG/KG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魚體半小時。

(3)預防:

拉網、捕撈、運輸和放養魚種時,操作要細致,不使魚體受傷。

用1:15000濃度孔雀石綠水溶液浸洗魚卵10~15分鐘,每天1次,連續3天,可預防魚卵水霉病。

受傷親魚,在傷口塗抹龍膽紫或高錳酸鉀,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每公頃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鹽和225~300KG人尿混合後,全池遍灑,每月1次。

細菌性疾病

皮膚發炎充血病

(1)魚類大量死亡。水溫20~30度時最易流行,20度以下時,仍會出現少數病魚,並不斷死亡,這個溫度范圍也是魚類生長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當溫度降至10度左右時此魚病不再發生,可利用這個規律對病魚進行溫控治療。

(2)症狀:皮膚發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較常見,有時鳍條基部也有充血現象,嚴重時鳍條破裂。病魚鱗片通常完整,沒有脫落。病魚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較差。

(3)治療: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用呋。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紅霉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直到病情好轉。

注射鏈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每天一次,連續服用六天。

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在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

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

(4)預防:

合理密養,維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水質清新。

定期遍灑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預防疾病發生。

赤皮病(出血性腐敗病)

(1)病因:赤皮病由熒光極毛桿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魚體受傷,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節,可引起魚類大量死亡。此病與水質有密切關系,溶氧量低、有機質含量高時易發生此病。

(2)症狀:病魚皮膚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條基部充血,鳍條末端腐爛,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魚鱗片脫落(和皮膚發炎充血病的區別),特別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

腸炎病

由點狀產氣單孢桿菌引起。肛門紅腫,腸管充血發炎,嚴重時鳍基充血,腹部出現紅斑,剖腹時有腹水流出,整條腸呈紅色或紫色。

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灑。

每公頃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灑。

每10KG魚用磺胺脒1G,做成藥餌投喂。

每10KG魚用大蒜50G,做成藥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三天。

每10KG魚用干地錦草50G,做成藥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三天。

#p#分頁標題#e#
黏細菌性爛鰓病

(1)病因:由柱狀纖維黏細菌(CYTOPHAGA COLUMNARIS),又稱魚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錦鯉患病較少,只在水溫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會發病。魚無任何外觀異狀而大量死亡。

(2)症狀:病魚鰓絲腐爛,帶有一些污泥。有時鰓絲尖端組織腐爛,造成邊緣殘缺不全;有時在鰓的某一處或多處腐爛,而不在邊緣。鰓蓋骨的內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蝕成一個略成圓形的透明區,俗稱“開天窗”。由於鰓絲組織被破壞,病魚呼吸困難,常呈浮頭狀,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3)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時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治療。

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全池遍灑有特效。

用漂白粉1MG/KG濃度全池遍灑,此法只用於室外大魚池。用大黃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黃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時後,連同藥渣全池遍灑。此藥適用於室外大池,特別是多年使用呋喃類,已經產生抗藥性的錦鯉養殖有顯著療效。

用食鹽2%濃度浸洗5~10分鐘,對預防和早期治療有效。

(4)預防:

對魚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質清潔,減少病菌發生的機會。

使用新鮮飼料和活體生物餌料,對預防此病有明顯作用。

白頭白嘴病

(1)病因:由纖維黏細菌(CYTOPHAGA SP.),又稱黏球菌(MYXOCOCCUS SP.)引起。錦鯉苗對此病很敏感,是魚種階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魚通常不發病。剛開始時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數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發病之快,來勢之凶較為罕見。在水溫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發病。

(2)症狀:病魚的頭部和嘴圈為乳白色,唇似腫脹,以致嘴不能張開而呼吸困難呈浮頭狀。有些病魚顱頂和眼圈周圍有充血現象,呈現“紅頭白嘴”症狀。病魚通常不合群。

(3)防治方法:與黏細菌性爛鰓病相同。

豎鱗病(松鱗、立鱗)

(1)病因:豎鱗病由點狀極毛桿菌(PSEUDOMONAS 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個體較大的錦鯉,每年秋末至來年春季水溫較低時是流行季節。

(2)症狀:病魚體表粗糙,鱗片豎立,外觀呈松球狀,嚴重時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轉過來,以至死亡。鱗囊水腫,其內部積存著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如果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就會有液體從鱗囊中噴射出來。病魚沉於水底或身體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後衰竭而死。

(3)治療: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結合食鹽水浸洗效果會更好。

(4)預防:防止魚體受傷。

親魚產卵池冬季要進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在飼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用維生素E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0.3~0.6G長期服用,患病時加大到0.6~0.9G(連續10~15天)作為輔助治療藥物。

打印病

(1)病因:打印病由點狀氣單胞桿菌點狀亞種(AEROMONAS PUNCATATA PUNCTATA)引起,主要是操作不當,使魚體受傷而感染致病。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節,主要危害一齡以上的大魚。

(2)症狀:病灶部位常在體側的臀鳍上方,肛門附近的兩側,極少數在身體前部。最初皮膚發炎,出現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鱗片脫落,肌肉腐爛,病灶呈圓形或橢圓,並有出血發紅現象,好像打上一個紅色印章。嚴重時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爛穿,可見骨骼和內髒。病魚身體瘦弱,食欲減退,游動緩慢,終至衰竭而死。

(3)防治方法:與皮膚發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錳酸鉀藥液塗抹患處效果顯著。

腐皮病(潰瘍病):和打印病非常相似,處理方法也類似。區別是病魚背部紅腫腐爛,病灶不定型,嚴重時背鳍脫落。

白皮病

由白皮極毛桿菌引起,從背鳍後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膚發白,呈白霧狀,手摸鱗片粗糙、無黏液,將死的病魚,往往頭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狀。

防治方法:

操作時要小心,防止魚體受傷。

金霉素12.5MG/KG或土霉素25MG/KG浸洗魚體30分鐘。

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灑。

穿孔病(洞穴病)

(1)病因:穿孔病由魚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從9月到次年6月為流行期,它在水溫較低時流行,是一種危害很大的傳染病。原因多是體表受傷,尤其是用網撈魚時產生的擦傷。

(2)症狀:初期發現米粒大小的白點,然後擴大,周圍變紅,病情惡化時鱗片脫落、露出皮肉而呈潰瘍病症,從頭部、鰓蓋、背部、腹部、鳍部到尾柄均可出現病灶,其潰瘍不僅限於真皮層,而且深及肌肉,嚴重時至骨骼和內髒,酷似一個洞穴。

(3)治療:

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鹽合劑浸洗20~30分鐘,每天1次。

上述合劑再加20MG/KG高錳酸鉀浸洗10~30分鐘。適用於發病早期的幼魚。

(4)預防:

喂鮮活餌料,加強營養,增強抗病力。

合理密養,水中溶氧維持在5MG/L左右。

死亡魚務必深埋並加生石灰消毒滅菌,病魚池水用漂白粉10MG/KG濃度全池遍灑,消毒後方可排入下水道。

爛尾病

(1)病因:爛尾病由柱狀黏球菌引起,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整個尾鳍爛掉,病魚仍活著,使錦鯉觀賞價值降低。

(2)症狀:尾鳍鱗片脫落、發炎,肌肉壞死、腐爛,尾鳍基充血,鳍條散開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鳍爛掉。病魚的鱗片正常,個別鱗片脫落。

(3)防治方法:

與皮膚發炎充血病大致相同。

用1%孔雀石綠水溶液塗抹鳍條破裂處,每天1次,連續3~5天,並結合皮膚發炎充血病的方法防治。

如果尾鳍爛掉一部分,殘缺不全,應該用剪刀剪去,使鳍條平整,然後用上述方法處理,經過一段時間鳍條能夠愈合,再生鳍條與舊鳍條之間會留下一條痕跡,雖然觀賞價值降低了,但可以留作親魚繁殖後代。

#p#分頁標題#e#
原生疾病

口絲蟲

(魚波豆蟲、白雲病):口絲蟲(ICHTHYOBODO)常棲息於魚類的皮膚與鰓部,數量少時並不會造成病害,但環境水質不良或魚的健康狀態不佳時,常會大量繁殖,破壞鰓及皮膚組織,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霧狀的附著物,故稱白雲病。此病主要寄生於淡水魚類,尤其是錦鯉在移池後常發生,因此又稱新水病。錦鯉在感染此病後呈昏睡狀態,沉於池底角落,因而又稱昏睡病。

(1)病因:口絲蟲以飄游口絲蟲(ICHTHYOBODO NECATRIX)最常見。蟲體呈卵圓形,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轉游動。蟲體內有1個圓形胞核。固著於宿主的蟲體則呈梨形,鞭毛不明顯,於組織上可下下左右擺動。口絲蟲最適流行溫度在2~30度,蟲體開始繁殖的水溫為12~20度,以24~25度、PH4.5~5.8時最容易大量繁殖。繁殖時以縱二分裂法,不需中間宿主,可直接傳染轉移宿主;在環境不適合時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而附著於魚體或池底中。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節。

(2)病狀:

感染初期魚體會發癢,在池底、池壁摩擦魚體。

病魚皮膚上有一層乳白色或灰藍色的黏液,使病魚失去原有的光澤。在魚體破傷處充血發炎,往往感染細菌或水霉,形成潰瘍,使病情更加惡化。

當蟲體大量侵襲皮膚時,鰓上也出現大量蟲體,由於鰓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因此病魚常游近水表呈浮頭狀。

食欲減退,無精打采,縮尾夾鳍,群聚於池底角落,反應遲鈍,魚逐漸失去平衡,橫臥於池底,最後衰竭死亡。

(3)診斷:

蟲體小,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取體表黏膜或鰓組織進行鏡檢。

有無群聚昏睡的情形發生。

當錦鯉的黑色和赤色部分患上這種病時,較易被發現;但白色部分患病時,就不是容易辨別出來了,當發現是白雲病時,已經不能挽救了。

(4)治療:

用2%食鹽水浸洗5~15分鐘或3%~5%浸洗1~2分鐘,連續數天。

用高錳酸鉀20MG/KG濃度,水溫10~20度時,浸洗20~30分鐘;水溫20~25度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度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每100L水體中用30~50萬個單位的青霉素,長期浸泡。

50MG/KG的亞甲基藍或0.2MG/KG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半小時,連續幾次。

福爾馬林20~30MG/KG濃度,每2~3天使用1次,連續數次。

(5)預防:

增強水流,可減少口絲蟲的附著寄生。

降低飼養密度。

維持水質潔淨穩定,減少對鰓或體表組織的刺激。

斜管蟲病

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附生於魚類的鰓及體表皮膚,在水質環境不良、魚密度過高或其它因素等,破壞宿主寄生蟲的生態平衡,常會大量繁殖滋生造成病害。

(1)病因:錦鯉飼養中以鯉斜管蟲(又稱心形蟲)最常見。蟲體卵圓形或腎形,大小約50~70UM,背部隆起無纖毛,腹面平坦,左右各具數條纖毛帶,胞口位於腹面前端,具漏斗狀的口管,大核1個呈卵圓形。以水中的有機物及魚體剝離的細胞碎屑等為食物。繁殖以無性的橫二分裂法為主,亦發生有性的接合生殖。在不良環境中可形成球形或卵圓形的胞囊。

此病是魚類常見病,多發生在小缸和水質較髒的水池中,對當年生幼魚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溫為12~18度,從發現少數蟲體開始,經過3~5天大量繁殖,可使魚大量死亡。室外魚池水溫在25度以上時,通常不會發病,但在室內水缸、水池中還會發病,每年流行季節為12月至來年5月。

(2)症狀:病魚瘦弱,體色較深,體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質,使病魚失去原有色彩,嚴重時病魚的鳍條不能充分伸展。

病原體寄生在體表和鰓上,破壞組織,使魚呼吸困難,因此病魚游近水表呈浮頭狀,即使換清水仍不能恢復正常。

(3)診斷:斜管蟲蟲體很小,須刮取體表黏液或剪取鰓組織,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4)防治方法:與口絲蟲病的防治方法相同。

鐘形蟲

鐘形蟲(VORTICELLA)又稱吊鐘蟲、杯體蟲、舌杯蟲,是水中常見的一種固著性纖毛蟲,可附生於池壁池底、水中植物或其它物品上,以水中有機碎屑及微生物等為食,在高水溫、富營養化的環境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滋生,附生於魚的體表皮膚、鳍及鰓,尤其是魚體受傷時更容易感染,造成疾病處理上的困擾。

(1)病因:鐘形蟲蟲體前粗後細,呈杯狀或喇叭狀,大小約100~400UM,前端具口盤,下接口溝,口盤四周圍有絨毛構成的緣膜,可擺動帶動水流,濾食水中有細菌、微生物及組織碎屑等有機物。底部形成附著器,固著於宿主的上皮細胞上,大核1個呈倒三角形或卵圓形,位於蟲體中央。蟲體收縮時,口盤先收縮,口纖毛再縮入,只在頂端留1小孔,使收縮的蟲體呈茄狀。生殖方式有無性的縱二分裂及有性的接合生殖兩種。常見的有累枝蟲(EPISTYLIS)、聚縮蟲(ZOOTHAMNIUM)、鐘形蟲(VORTICELLA)、舌杯蟲(APIOSOMA)等。

正常的魚很少會有鐘形蟲的附生,發生大量附生時,多半因為體表受傷或移池運輸時體表保護的黏膜受損,失去黏液的保護才會使鐘形蟲大量附生。

(2)症狀:

感染初期體表出現米粒大小向外增生的白斑。

患部逐漸擴大,傷口伴隨二次性的細菌感染,呈現潮紅出血。

鱗片脫落,患部出血潰瘍,有水霉、藻類或其它原蟲的附生。

(3)診斷:

刮取患部黏膜組織,於顯微鏡下檢查,可觀察到群聚會收縮運動的鐘形蟲,蟲體下端具分枝狀長柄將蟲體連接在一起,除鐘形蟲外,常可觀察到口絲蟲、斜管蟲、車輪蟲的混合感染及水霉與絲藻的附生。

(4)治療:鐘形蟲的附生感染一般不易處理,除了以藥物控制外,必須配合水質環境的改善和二次性細菌感染的控制。

改善水質環境:適當地換水降低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增加水流強度等,可減少鐘形蟲的附生。

福爾馬林:20~30MG/KG濃度,藥浴12~24小時,可減少鐘形蟲的附生。

二次性細菌感染的控制:體表有發炎潰瘍時,須配合使用呋喃唑酮2~5MG/KG溶液,長期藥浴。

慢性局部傷口潰瘍的附生,可在患部以碘酒等消毒後,再塗上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等以保護傷口。

(5)預防:

定期換水,清洗過濾池,減少有機物質的積累,維持水質的清淨。

移池運輸時小心操作,防止魚受傷或黏膜受損。

魚受傷或黏膜受損時,及早以藥物消毒,預防鐘形蟲或其它二次性病原的感染。

粘孢子蟲病

1、病原

由原生動物孢子蟲綱的粘孢子蟲寄生在魚的鰓部或體表上。#p#分頁標題#e#

2、症狀

粘孢子蟲主要寄生於錦鯉的鰓部和體表。白色包囊堆積成瘤狀,包囊寄生部位引起鰓組織形成局部充血呈紫紅色或貧血呈淡紅色或潰爛,有時整個鰓瓣上布滿胞囊,使鰓蓋閉合不全,體表鱗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包囊。病魚極度瘦弱,呼吸困難,缺氧而致死。

3、流行情況

主要危害1、2齡錦鯉,可引起大批死亡。

4、診斷

粘孢子蟲一般寄生在體表和鰓上,肉眼可看到包囊。取出錦鯉鰓上或體表胞囊內含物放在載玻片上,加少量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大量充滿視野的粘孢子蟲的孢體,形態呈卵形或橢圓形、扁平,前端有2個極囊,等大或不等大,即可確診。

5、防治方法:

(1)預防措施:放養前池塘要排盡水,清理過多的淤泥,有條件的池塘進行冬季曬塘。在錦鯉放養前 10~12d,每畝用6.5kg漂白粉和100~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這樣可殺滅淤泥中的孢子,以減少此病發生。不能從發病的魚場購買苗種,以減少發病機會,降低發病率。

(2)治療:用C型魚用滅蟲靈(魚用溴氰菊醋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0.02×0.000001濃度,每d1次,連續3次。或用(400~500)×0.000001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25min(水溫在15℃左右),具體浸洗時間視魚的活動狀況而定,每d1次,連續3次。

潰瘍病

(1)症狀: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背鳍、尾鳍基部充血,後期伴有腹水和爛鰓現象。

(2)病原及感染原因:由熒光假單胞菌引起,屬於細菌性疾病,容易傳染給其他健康錦鯉。水質不潔、餌料變質、外傷、水質變化明顯等都容易引發本病。

(3)防治方法:

a、注意合理的飼養密度,平常使水體溶解氧維持在5毫克/升。加強飼養管理,多投喂富含蛋白質的餌料,以增強魚體抵抗力。在撈魚等操作中避免魚體受傷。

b、將病魚放入醫療水族箱,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病魚30分鐘左右,每天1次,水溫和原養殖水體保持一致,直至病情好轉。另外,原水族箱或魚池可用0.2%的粗鹽溶液消毒。

c、用青霉素鈉或靑霉素鉀浸泡病魚,靑毒素用量為400萬-800萬單位/立方米,每天30分鐘,直到病情有所好轉。

d、在飼養錦鯉的魚池中直接加入漂白粉,使水體為1毫克/升濃度,浸泡病魚4-6天。待病情好轉後,逐漸將池水換為干淨水。

皮膚充血病

(1)症狀:皮膚發炎充血,眼眶四周、鰓蓋、腹部、尾柄等處最為常見,有時候各鳍基部也有充血現象,嚴重時可見鳍條破裂。解剖後可見魚體內髒如腸道、腎髒、肝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充血。病魚浮於水體表面或沉於水底,游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較差。皮膚發炎充血病和赤皮病不同的是,錦鯉發作時皮膚正常,鱗片通常完整,沒有脫落。

(2)病原及感染原因:由細菌引起,屬於細菌性疾病,具體細菌種類不詳。感染原因為水質不潔或餌料變質造成魚體抵抗力下降,致病菌作用於魚體而發作。

(3)防治方法

a、注意合理的飼養密度,使水體溶解氧維持在5毫克/升左右。加強飼養管理,多投喂富含蛋白質的餌料,以增強魚體抵抗力。

b、將病魚放入醫療水族箱,再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病魚30分鐘左右,水溫和原養殖水體保持一致,每天1次,直至病情好轉。另外,原水族箱或魚池可用0.2%的粗鹽溶液消毒。

c、用青霉素鈉或靑霉素鉀浸泡病魚,用量為400萬-800萬單位/立方米,每天半個小時,直到病情有所好轉。

睡眠病

(1)症狀:各鳍萎縮,對著水流無力擺動,像是睡著了一樣。嚴重時錦鯉漂在水面上、體色暗淡、身體瘦弱。

(2)病原及感染原因:由於操作不當或環境不適而引起。

(3)防治方法

a、降低飼養密度,使水體溶解氧維持在5毫克/升左右,加強詞養管理,升高水溫,多投喂紅蟲、蝦肉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餌料,以增加魚體抵抗力。

b、在原水族箱(魚池)中用2毫克/升的亞甲藍溶液浸泡病魚,直到病情好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1. 孟加拉豹貓飼養的常見問題
  2. 銀龍魚常見病有哪些?銀龍魚常見三大病介紹
  3. 十大最常見的寵物疾病及如何預防和方法
  4. 分析寵物龜的常見疾病及解決方法
  5. 雪納瑞犬常見的皮膚病及治療
  6. 寵物狗常見病有哪些及相關注意事項
  7. 教你寵物狗的常見疾病預防措施
  8. 錦鯉魚病防治 錦鯉常見魚病鑒別與防治
  9. 拉布拉多常見皮膚病 拉布拉多皮膚病治療方法
  10. 錦鯉魚病 錦鯉魚病有哪些及症狀
  11. 倉鼠吃什麼 倉鼠常見的營養品
  12. 錦鯉爛鰓病的治療方法
  13. 倉鼠常見疾病及其護理防治
  14. 八哥四種常見病的症狀全面分析
  15. 狗狗眼睛的常見疾病有哪些
热门文章
  1. 魟魚的常見疾病
  2. 七彩神仙魚的常見病因
  3. 水質問題引起羅漢魚頭洞
  4. 如何預防羅漢魚寄生蟲
  5. 畫眉鳥感冒的症狀及防治畫眉感冒的方法,畫眉鳥
  6. 如何檢查錦鯉是否健康
  7. 鹦鹉魚白點病治療
  8. 紅尾鲶的疾病防治
  9. 新手飼養養觀賞魚18條法則,觀賞魚
  10. 羅漢魚的頭洞病治療,羅漢魚得了頭洞病怎麼辦
大家都在看
  1. 小心燈魚最常見的幾種疾病,常見的燈魚易患疾病
  2. 家中金魚發病原因詳細調查,春季金魚的防病原則
  3. 水族箱下鹽的原理及作用,正確看待用食鹽水飼養魚類
  4. 鹦鹉魚外寄生蟲治療
  5. 怎樣挑選錦鯉魚缸,錦鯉魚病,魚缸
  6. 鹦鹉魚黑斑的原因
  7. 飼養鹦鹉魚的一些小竅門,鹦鹉魚不吃食怎麼辦
  8. 金魚的魚鳍充血的常見原因,孔雀魚生病前的征兆有哪些
  9. 如何為觀賞魚殺菌殺蟲,寄生蟲對觀賞魚的三大影響
  10. 溶氧量對觀賞魚的影響,警惕,死亡
Copyright © 愛寵網 All Rights Reserved